时间:2025-08-04 11:28:30 来源: 触屏页
立秋节气的临近,标志着夏季的炎热逐渐向凉爽过渡。尽管暑气未完全退去,但整体气温开始呈现下降趋势,昼夜温差也逐渐加大。在这一由夏转秋的季节过渡期,人体的生理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,尤其是消化系统,容易面临气温波动、饮食结构转变、生活作息调整等多重挑战。
此时,若不加以注意,易出现胃痛、肚子痛、腹泻等肠胃不适的症状,严重者甚至可能会诱发肠胃炎等疾病。因此,立秋过后,呵护肠胃健康成为养生的重点,科学饮食、规律作息、适度锻炼等都是保障肠胃平稳过渡秋季的重要因素。
饮食是肠胃健康的第一道防线。立秋之后,天气由湿热向干燥转变。此时,人体脾胃功能较弱,若饮食不当,易引发腹胀、腹泻等问题。在这期间,饮食应以“润燥、健脾、清淡”为原则,也可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当季蔬果,有助于润肺养胃、促进肠道蠕动。同时,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药膳进行调理。例如,山药莲子粥、百合银耳汤等,还能够达到能润肺养胃、理气健脾的作用。
立秋后,天气转凉,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加快,此时应顺应自然规律,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,避免熬夜,这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与调节。
此外,需要适度增加户外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等,不仅可以增强体质,还能促进肠胃蠕动,改善消化吸收功能。
秋季时节,万物凋零,人们容易产生悲秋情绪,这对肠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。当人们长期处于紧张、焦虑状态时,容易诱发功能性胃肠疾病,如腹胀等。因此,立秋后应注重心理调适,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过度思虑,有助于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运行。平时可以通过阅读、听音乐、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,适当缓解秋季带来的不良情绪。
立秋虽至,但暑气未尽,同时早晚温差加大,人体抵抗力相对下降。若不注意保暖,尤其是腹部受凉,导致胃肠痉挛、腹泻、胃痛等症状。早晚外出可适当增添衣物,睡觉时避免开窗直吹或空调温度过低。此外,适当饮用姜茶、红枣水等温补饮品,也有助于驱寒暖胃,增强肠胃抗寒能力。
而对于已经出现肠胃不适的朋友,建议可以尝试服用泰国经典肠胃药和胃整肠丸来缓解不适。它具有温中和胃,理气止痛的功效,一般用于邪滞中焦所致的恶心、呕吐、纳差、胃痛、腹痛、胃胀、腹胀、泄泻[1]。
发生肠胃不适时,可温开水送服,成人每次4-6丸,小儿减半,每日3次。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,忌食辛辣、生冷、油腻食物,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。哺乳期妇女、前列腺肥大、青光眼患者、孕妇慎用[1]。
立秋不仅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,更是人体调养的重要节点。而我们的健康需要从“肠”计议,饮食、作息、运动等多方面入手,才能有效预防肠胃疾病的发生。让我们一起从日常点滴做起,共同呵护肠胃健康,为迎接秋天做好充分准备!
参考资料:
[1]-和胃整肠丸说明书
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人民健康网观点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管理员予以删除!